临床医学院开展2024级“协和班”“早临床”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11 15:31 龙世英 

2025045(总第815)简报

为推动医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深度融合,激发专业学习兴趣,7月6至8日,临床医学院精心组织2024级“协和班”学生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学院领导统筹规划,以学生为本,围绕临床技能与医德素养提升,构建了系统且丰富的课程体系与实践安排。

活动内容多元且深入,以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和医德素养的培养为目标,从多维度助力学生成长。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参观贵医附属医院、贵州省医学测序中心、南明区中医医院、贵医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管理中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医疗场景初步结合,认识到高新技术对医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二是临床技能及陪诊培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操作流程、医患沟通技巧等。三是门诊志愿者见习,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认知与责任感。

在附属医院里,黄安君老师向同学们细致讲解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操作原理与步骤,并进行现场演示,同学们纷纷惊叹于先进医疗技术的魅力。在贵州省医学测序中心,杨远、唐灿与韦思佳三位老师分别向大家介绍测序楼的基本架构、组成情况,以及相关实验技术与设备的原理。南明区中医医院杨波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医院院区概况,并以医疗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趋势的宏观背景切入,引导同学们对医学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进行思考。在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管理中心,刘彦峰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中心开展的骨密度检测、动脉硬化检测等多项检查项目,并阐述了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与目的,提升同学们对健康管理的认知和理解。

临床技能培训由杨海军老师担任主讲人。他通过临床案例,结合现场体格检查演示,让同学们了解临床诊疗的思路与流程,初步搭建起临床知识的框架。李莉老师在陪诊培训讲座中聚焦“早临床”内涵,强调其对于“早期接触临床、理解患者需求、融入职业角色”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优化就医体验的“陪诊服务”及其广阔职业前景。

在门诊志愿者见习环节,同学们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协助患者进行挂号引导、诊室指引、问询答疑等工作。这宝贵的“第一线”体验,让同学们近距离体验医患沟通,体会患者需求,感受门诊工作的繁忙与有序,深化对医疗服务的理解。

     此次“早临床”实践构建了“认知-体验-反思”的闭环学习模式,使同学们将课堂理论转化为真实关怀。“协和班”学子在触摸真实医疗环境,“感受病患,感受医护,感受临床”的过程中,不仅夯实了临床思维根基,更深刻体悟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真谛。同学们纷纷表示将努力学习,深耕医学沃土,争做新时代医疗健康事业接班人,为医学进步与人民健康奉献青春力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