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3(总第823)简报
7月12日至21日,由我院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组成的“红途花茂”实践队以“三下乡”、“返家乡”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形式,怀着满腔热忱奔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参观走访、深入调研座谈、体验非遗技艺、参与农事劳动、重温红色历史、美化乡村环境、服务桑梓,将青春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
一、观花茂·感悟乡村振兴之美
实践队首站参观了花茂村党员群众之家、“乡愁小道”、“红色之家”、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等地。在党员群众之家,深入了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扎实成效;漫步“乡愁小道”,沉浸式体验了花茂村将传统村落风貌与现代生活元素相融合的独特韵味;在“红色之家”,感悟红色精神对乡村发展的滋养;穿梭于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见证了传统陶艺在创新创意驱动下焕发的产业活力与市场价值。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在花茂村的生动实践,体悟到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实践队参观“红色之家”
二、深调研·把脉乡村发展
为深入了解花茂村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经验与成效,实践队与枫香镇有关同志、花茂村村干部、苟坝村村干部在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座谈。实践队了解到,花茂村依托文化、田园风光、农业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大家就人才引进、产业升级、健康服务进乡村等话题与当地干部进行交流。座谈会后,队员们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与村民进行访谈交流,切实感知乡村发展的脉动与村民的期盼。“花茂的‘乡愁经济’很有特色,但也需要更多青年力量注入创新活力。”队员申亚兰同学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座谈会现场

实践队与当地领导干部合影
实践队与花茂村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三、传匠心·体验土陶非遗
在花茂村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正在为游客示范土陶制作工艺的母先才大师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花茂陶瓷业始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40年历史,母氏陶艺馆是花茂村现仅存的一家陶艺作坊。母先才是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母氏陶艺馆”的创办人,也是贵州省级非遗花茂土陶的传承人。在他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纷纷挽起袖子亲自动手体验揉泥、拉坯、修坯等工序。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泥料软硬的控制、拉坯时的力道与平衡、修坯时的精细度,无一不考验着耐心与技巧。看着自己手中歪歪扭扭的泥坯,对比老师傅们精美的成品,队员们真切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对非遗传承的坚守与不易肃然起敬。“指尖的泥土纹路,传递的是千百年的匠心,守住这份‘乡愁’,我们年轻人责无旁贷。”队员王杰同学边擦汗边感慨。
母先才向实践队员们耐心讲解土陶制作工艺

实践队员们的作品

实践队与母先才合影
四、勤躬耕·助力现代农业
团队来到花茂村九丰蔬菜种植合作社参观学习。园区先进的智能温室大棚、高效的水肥一体化系统、丰富的果蔬品种,展现了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强大力量。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队员们化身“临时菜农”,走进西红柿种植区,学习并动手为植株修剪多余的侧枝。闷热的大棚内,队员们一丝不苟地操作,汗水浸湿了衣背,指尖沾染了泥土的气息。通过亲身体验,队员们不仅学习了现代农业知识,更深刻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和农民的辛劳。“修剪的是枝叶,收获的是对农业、农村、农民更深的理解与敬意。”实践队员刘伯鑫同学说。

实践队员向当地菜农学习修枝技艺
实践队为西红柿修枝
五、寻初心·重温红色历史
怀着崇高的敬意,团队来到苟坝会议会址开展红色教育。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馆内,通过详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与生动的场景复原,深入了解了苟坝会议在关键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在会址前,队员们重温入团誓词,铮铮誓言回荡在青山绿水间。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聆听讲解
六、美家园·共绘乡村新貌
为响应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号召,实践队与花茂村工作人员携手开展了一场“清洁家园,青春助力”的环境清洁整治行动。队员们拿起扫帚、铁锹、垃圾夹,分组对村里主干道、公共活动区域、部分卫生死角进行了集中清扫。队员们不惧酷暑,认真清理路面垃圾、落叶,清除墙面小广告,整理堆放杂物。汗水与笑容交织,劳动的身影成为花茂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过大家的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活动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增强了队员们的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用实际行动为花茂的“乡愁”增添了一抹洁净亮色。
实践队在清扫街道
实践队与花茂村工作人员合影
七、系桑梓·青春志愿暖家乡
实践队满怀热忱回到家乡,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形式多样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分组行动,各展所长:一组怀揣敬意登门拜访老党员,聆听红色故事,感悟初心使命,在访谈中汲取奋进力量;一组化身“健康使者”,设立服务点,细致为乡亲免费测量血压,普及保健知识;一组成立“护苗小队”,耐心辅导孩童的家庭作业,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筑牢暑期安全防线;一组则投身“绿色行动”,手持清洁工具,对公共区域、卫生死角进行环境整治,清理垃圾杂物,倡导环保理念。骄阳下奔走的身影,汗水中绽放的笑容,成为服务一线最动人的风景。活动不仅切实回应了乡亲所需,美化了家园环境,更深化了学子们对家乡的认同与担当,在实践中锤炼了品格,增长了才干,为桑梓故里镌刻下温暖的青春印记。
实践队员与老党员交谈

队员为社区老人测量血压
辅导作业

队员进行垃圾分类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用脚步丈量乡土,用心灵感悟变迁,用双手践行担当。在走访花茂村中感悟乡村振兴之美,在调研座谈中把握乡村发展,在体验非遗匠心与农事辛劳中厚植爱农情怀,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服务桑梓、美化乡村中挥洒青春汗水。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青年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矢志奋斗的动力,将医学专业知识与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紧密结合,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临床学子的青春力量!
实践队在花茂村稻田间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