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院开展2023级“协和班”“早临床”社会实践活动
2025-08-25 11:39 王念雪 刘旭 

2025059(总第829)简报

在现代医学教育范畴内,早期临床实践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为有效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让临床医学生在大学学习起始阶段即可接触真实医疗环境,提升其临床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于8月19日至22日针对2023级“协和班”,临床医学院举办了一场为期四天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

为确保实践活动能精准契合同学需求,在活动筹备初期,广泛征集了2023 级“协和班”同学对于早临床实践的意见与期望。充分收集同学需求后,临床医学院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学校培养方案,精心制订了活动方案,附属医院为同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与优质的指导教师。

   8月19日上午,2023级协和班“早临床”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临床医学院会议室举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陈腾祥,党委副书记(正处级)桂晓玲,副院长穆茂及学生科科长李莉、生产实习科副科长苗菁、协和班辅导员及班主任参会。陈腾祥在致辞时着重阐述了大医精神的核心内涵,即“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激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始终坚守这一精神,力求成为一名具备高尚医德与精湛医术的杰出医生。穆茂详尽介绍了医院的概况、发展历程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使同学们对医院形成了全面且深入的认知,进而明晰自身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随后,同学们对医院的各个重要部门进行了参观。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亲身体验到了医院的现代化设施以及严谨的工作氛围,从而对医院的日常运行形成了直观的认识。同时,为保障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以及规范操作,杨海军老师做了培训课程,内容涵盖医疗安全知识、基本临床操作技能以及医患沟通技巧、门诊和病房见习时的注意事项等,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8月20日,同学们依据自身兴趣与需求,被分配至医院的各个门诊科室。在门诊见习过程中,同学们得以近距离观察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情况,了解不同科室的常见疾病以及初步诊疗流程。同学们认真观察医生的问诊过程,学习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如何从患者的回答中获取关键信息。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临床带教医生向同学们介绍了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常见并发症以及治疗原则,使同学们对疾病诊疗有了初步认识。

8月21日,同学们深入病房,随医护人员参与了交班、查房、诊疗等全流程工作。在病房交班时,同学们知悉医护人员如何凭借详细的交班记录,把患者的基本状况、病情演变、治疗举措等信息精准无误地传达给接班人员,以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查房阶段,同学们随医生前往患者床旁,观察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方式,了解患者夜间病情变化,检查患者身体情况。同学们还获得参与一些简单临床操作的机会,如测量生命体征、采集病史等。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进一步加深了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参与病房见习,同学们对临床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也体会到医护人员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肩负的重大责任。

8月22日,开展了专题讲座,由赵粟老师围绕医学前沿技术、医学人文精神以及医生的职业素养等主题展开。随后进行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分享会。总结会上,学生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在此次早临床实践中的收获与感悟。杨胜东同学在分享中提及,此次宝贵的实践经历,让同学们切实深刻感受到医生日常工作的艰辛与责任,进而增强了对医学职业的认同与敬畏。同学们均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们对医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临床医疗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决心。学生们还提出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疑惑,如怎样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如何在紧张的临床环境中保持冷静等。 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临床带教老师一一解答,并给予学生们鼓励与支持。

   本次活动精心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桥梁,使同学们得以提前融入临床环境,于真实的医疗场景中锻炼成长。这既为同学们未来的医学征程筑牢了坚实根基,更激励着大家在对不同学科和科室的探索过程中明晰自身兴趣方向,确立未来目标。2023级“协和班”的同学们宣称,将以此次实践作为契机,通过实际行动更优地践行“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奋力成为富有温度、勇于担当的医学专业人才。

关闭窗口